PCR消费后回收材料认证关键认证流程与周期
PCR消费后回收材料认证关键认证流程与周期
PCR(消费后回收)再生材料的生产过程需遵循严格的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从废弃物到再生材料的全链条可追溯性与环保合规性。
质量检测与认证合规
关键指标检测
物理性能: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熔点(如PET再生料熔点需≥245℃)、热稳定性等。
化学性能:重金属含量(铅、镉等≤100ppm)、邻苯二甲酸盐、VOCs(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需符合欧盟RoHS、REACH等标准。
PCR含量验证:通过碳同位素分析(如14C检测)或供应链追溯文件,证明再生材料中消费后成分的比例(如声明含30%PCR需实测达标)。
认证文件准备
每批次再生材料需附带《材料溯源报告》《检测合格证书》,并通过认证机构(如SGS、TÜV)的现场审核,确保生产过程符合ISO 14021、GRS(全球回收标准)等规范。
PCR消费后回收材料认证标准是PCR认证的基础框架,明确消费后回收材料(Post-Consumer Recycled,PCR)需满足:
来源:来自家庭或商业消费后的废弃物,而非生产过程中的边角料(消费前废料PIR)。
可追溯性:从原料收集到成品的全链条需有文件记录(如收集单据、运输凭证、加工日志)。
PCR消费后回收材料认证核心要求
标识与声明规范:企业需明确声明PCR材料的含量比例(如“本产品含50%PCR塑料”),且声明需真实可验证。
禁止误导性宣传:不得将PIR与PCR混淆,或在未认证时使用“环保”“再生”等标签。
关键认证流程与周期
申请流程:
提交企业信息→原料来源证明→检测报告→支付审核费→现场审核→颁发证书(周期约4-8周)。
有效期与延期:
证书有效期通常为1年,需每年续证(重新提交检测报告与现场审核),若未通过审核则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