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消费后回收材料认证现场审核关键环节要求
PCR消费后回收材料认证现场审核关键环节要求
若供应商本身不使用PCR材料,或其提供的材料并非PCR材料,通常无需进行PCR消费后回收材料认证。但如果供应商使用PCR材料,且下游客户有追溯需求,或者其下游供应商也要求提供PCR认证相关资料时,就需要进行认证。另外,一些大型品牌商或特定行业,为了确保供应链的环保合规,可能会要求其所有PCR材料供应商都具备PCR认证。例如欧盟一些商超要求供应商产品PCR含量达到一定比例并提供认证标识,否则无法进入销售渠道。
1.审核内容
生产现场核查:
生产线是否区分PCR材料与新料(物理隔离、标识清晰);
加工设备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如废水处理设施、废气收集系统运行记录);
仓储管理:PCR材料是否单独存放,标识是否包含“PCR含量”“批次号”“检测状态”。
文件与记录核查:
追溯链条完整性(如某批次PCR原料的收集→运输→加工→成品的全流程记录是否闭环);
检测报告与生产批次的对应性(避免“报告与产品脱节”);
员工培训记录(如是否掌握PCR材料与新料的区分方法)。
2.不符合项整改
审核中若发现问题(如记录缺失、标识错误),机构会出具《不符合项报告》,企业需在30天内提交整改计划(附佐证材料,如补全记录、重新标识),逾期未完成可能导致认证失败。
检测验证与终评
1.抽样检测
认证机构可能现场抽样(随机选取成品或原料),委托实验室复检PCR含量、污染物指标,验证与企业提交报告的一致性。
例:若企业宣称PCR含量30%,复检结果需在28%-32%(误差范围内),否则视为不符合。
2.综合评审
机构汇总文件审核、现场审核、复检结果,若全部符合标准,进入证书签发流程;若存在重大不符合项(如原料实为消费前废料),直接驳回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