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再生改性塑料对塑料产品生产过程中碳减排规范
PCR再生改性塑料对塑料产品生产过程中碳减排规范
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依据ISO14021等国际标准构建起一套严谨的可追溯验证管理体系。该体系全方位覆盖消费后回收材料从回收源头直至最终产品的整个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均符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严格要求。
优化生产工艺:生产工艺需严格符合环保要求,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以注塑工艺为例,企业必须精准计量能源消耗,对电力使用、发泡剂泄漏等方面进行严格管控。由于氢氟碳化物类发泡剂的全球变暖潜能值(GWP)普遍超过1000,对于采用聚氨酯泡沫等加工工艺的企业而言,发泡剂的排放控制成为关键。企业可通过优化注塑设备,采用更节能的液压系统等措施,显著减少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据相关数据,注塑企业的液压系统能耗占生产阶段排放的40%以上,因此这一环节的改进对降低碳排放效果显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采用余热回收系统,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用于预热原料或其他生产环节,从而减少对外部能源的需求,降低碳排放。
再生塑料的碳减排量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对比回收废弃塑料的行为与对应的基准线废弃行为之间的碳排放差值,即避免排放;
第二部分是采用废弃塑料制造再生材料与替代相同重量的新料之间的碳排放量;
第三部分是再生过程中产生的额外碳排放量。最终的产品碳减排量是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和减去第三部分。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明确基线情景,即没有采用回收再生过程的新料产品。
同时,要确定回收过程中的不同减排方式与常规的没有回收再生过程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并经过精确计算,明确回收的边界(项目边界)。如果回收过程的排放大于原料生产过程,那么就不具备减排效应。
在市场层面,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各国对塑料污染和碳排放的管控日益严格,市场对环保型塑料产品的需求持续攀升。获得PCR再生改性塑料认证的产品,能够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帮助企业拓展业务领域,增强品牌影响力。同时,这也倒逼更多企业加入到再生塑料的生产行列,形成规模化效应,进一步降低再生塑料的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