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消费后回收材料可以减少塑料环境可持续性问题
PCR消费后回收材料可以减少塑料环境可持续性问题
塑料瓶的原料是石油,每年高达300万吨的塑料瓶产量,消耗了超过1800万吨的石油。每年废弃的塑料瓶总量高达15万吨,约为60亿只废旧塑料瓶,相当于浪费90万吨石油。
塑料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之一,通常被人们视为环境污染的源头之一。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废弃塑料瓶实际上可以经过巧妙的改造,变身成各种实用的小工具,从而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一些有关废弃塑料瓶的再利用方法,让你重新认识这些常见的塑料容器,并将它们转化成实用的工具,有助于环保和生活便捷。
消费后再生塑料(即PostConsumerRecycling,PCR),指原料由来自家庭或由商业、工业和组织机构,经回收渠道收集的作为产品最终用户使用后产生的、不能再继续用于其本来目的的塑料,这包括从物流配送链退回的塑料,例如:使用过的食品日化品包装、家居电器、汽车拆解等。
有别于国际标准定义和PCR认证体系,目前国内的相关塑料标准中没有明确再生塑料要有“消费后”属性,也没有要求对消费后再生塑料和其最前端原材料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可追溯性鉴别。面对已经开始爆发的全球塑料产业链针对高品质“消费后再生塑料”的需求,PCR可追溯性是行业急需的鉴别工具。
塑料的全球存在并非偶然。它的轻质、韧性和成本是可以减少环境和其他可持续性问题的众多属性之一。它的循环性正在改善,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更为先进的回收技术是这一旅程的关键要素。
目前,塑料回收的方式主要有两类:机械回收(低级回收)和化学回收(高级回收)。出于多种原因,机械回收商发现某些塑料比其他塑料更难回收。可以理解的是,塑料回收商希望尽量减少废物/回收流中树脂类型的数量(期望同一材质的塑胶包装)。然而,塑料的功能要求阻碍了这一愿望。不同的塑料有不同的特性。如减少食物浪费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对气体的阻隔性,氧气的流动可能导致缩短食品的保质期。因此,非常多孔的塑料(例如聚乙烯)会增加氧气的渗透性,并导致更多的食物浪费。
综上所述,我国的塑料回收利用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虽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政策的支持,我们有信心实现塑料高效回收的目标,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